<wbr id="tvnh7"></wbr>

<sub id="tvnh7"></sub><em id="tvnh7"></em>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雄安| 香港| 澳門| 臺灣

      秦剛兩會記者會首秀 談到三個關鍵問題

      日期:2023-03-07 22:56 來源:直新聞

      圖片

      3月7日上午十時,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記者會,外交部長秦剛答中外記者提問。

      這是過去三年來的首場面對面外長記者會,也是黨的二十大之后的首次,同時是秦剛就任外長以來的第一場記者會,因此備受外界期待。

      記者會時長約113分鐘,共14個問題,節奏緊湊,干脆利落。

      幽默秦剛

      首次出席外長記者會的秦剛展現出一種親切幽默又不失風趣的言語風格,給外界留下深刻印象。對于新加坡媒體《海峽時報》記者提問中國是否拋棄了所謂“戰狼外交”,秦剛談到:“記得我剛到美國任大使時,美國的媒體驚呼,‘中國戰狼’來了。現在我回來當外長,又不給我這個稱號了,我還真若有所失。”

      這一回答引發全場笑聲,也以一種輕松且深入人心的方式駁斥了所謂“戰狼外交”的話語陷阱,正如秦剛所言:“制造這個話語陷阱的人,要么不懂中國和中國外交,要么無視事實,別有用心。”

      在對各個問題的具體回答中,秦剛使用了大量比喻、俗語和有畫面感的事例。例如談及中俄關系,秦剛表示,“有的國家習慣用冷戰結盟的濾鏡看中俄關系,看到的不過是自己的倒影”;談及國際秩序,秦剛引述《韓非子》中的“道私者亂,道法者治”,強調全球治理要遵循聯合國憲章所體現的國際法精神;說到中美關系,秦剛則回憶起自己美國工作時,與洛杉磯長灘港碼頭工人、艾奧瓦州農民、大學校長還有小學學生的對話,溫情地表示“決定中美關系的,應該是兩國的共同利益、共同責任和兩國人民的友誼,而不是美國的國內政治和歇斯底里的新麥卡錫主義”。

      在整場記者會中,外界看到了一個有著豐富形象的中國外長:時而理性,時而感性;時而溫情,時而幽默;時而作出嚴肅警告,劃下紅線底線;心系國家,憂心世界,又與青年相連接。秦剛詮釋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也以其自身賦予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溫度和生命力,讓世界對于新一屆中國政府的外交路線和政策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

      “我們該怎么辦?”

      圖片

      在一個動蕩不安的世界中,新一屆中國政府會推行怎樣的外交路線,秦剛在這場記者會中作出了完整的回答。事實上,全場第一個問題就直指各方關注的焦點:“作為新任外長,對于今后一個時期的中國外交,您有著怎樣的期待和展望?”

      秦剛開宗明義,指出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黨的二十大對中國外交規劃了頂層設計,明確了使命任務”。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實際上是在對于“世界怎么了”的判斷之下,明確了“我們該怎么辦”。

      具體落實到新一屆政府的外交工作上,秦剛具體總結了六點方略:一是以元首外交為引領,二是以維護核心利益為使命,三是以伙伴關系為依托,四是以開放發展為目標,五是以多邊主義為路徑,六是以外交為民為理念。

      隨著疫情之后,中外交往有序恢復,秦剛強調,中國外交已經按下“加速鍵”,吹響“集結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書寫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篇章。

      “當今世界并不太平,動蕩與變革交織,團結與分裂碰撞,機遇與挑戰并存。新征程上的中國外交,是充滿光榮夢想的遠征,是穿越驚濤駭浪的遠航。惟其艱巨,更顯榮光。”

      而圍繞“書寫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篇章”,秦剛有三點解讀值得關注:第一是基于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第二是如何在國際沖突中重塑穩定;第三是中美關系的正確相處之道。

      基于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

      當天上午14個提問中有半數留給了外媒,其中來自埃及和巴基斯坦的提問聚焦中國式現代化和“一帶一路”倡議對于世界的意義,代表了發展中國家對于全球治理中國方案、中國智慧的普遍期待。

      秦剛表示,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也給世界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帶來重要的啟示,包括獨立自主、人民至上、和平發展、開放包容和團結奮斗。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倡導中國式現代化的理念,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是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秦剛援引數據指出,十年來,“一帶一路”倡議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為沿線國家創造42萬個工作崗位,讓將近4000萬人擺脫貧困。秦剛以中老鐵路、斯里蘭卡普特拉姆電站、蒙內鐵路為例,表示中國的“一帶一路”之所以迄今為止“吸引了世界上超過四分之三的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參與其中”,是因為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優質公共產品”。

      從自身的現代化成就中,中國得出的結論不是中國發展道路的國際化,而是國際發展道路的多元化。中國自豪于“這是一條有別于西式現代化的嶄新道路”,但中國不同于西方國家,并不認為對于后來者而言,中國式現代化就是任何意義上的“標準答案”,而是正如秦剛所言,“中國的成功發展充分證明,各國完全有權利也有能力選擇自己的道路,將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對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倡導,實際上向世界傳達的理念是:每個國家都有適合其自身特色的現代化道路,每個國家的人民也有權選擇這樣的發展道路,每個國家更有責任去探索符合本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

      如何在國際沖突中重塑穩定

      烏克蘭危機一年有余,秦剛表示,這場危機“本是一場可以避免的悲劇”,根源在于“歐洲安全治理矛盾的大爆發”——無論是烏克蘭還是俄羅斯,都無法在當前的歐洲秩序框架中獲得足夠的安全保證,因此不得不訴諸政治沖突甚至是軍事沖突的選項。

      所謂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秦剛強調,就是始終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獨立自主作出判斷,“在和平和戰爭之間,選擇和平;在對話和制裁之間,選擇對話;在降溫和拱火之間,選擇降溫”。

      中方2月24日發布《關于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提出尊重各國主權、摒棄冷戰思維、?;鹬箲?、啟動和談等12條主張,核心就是勸和促談。秦剛指出,遺憾的是,勸和促談的努力一再遭到破壞,似乎有只“看不見的手”推動沖突延宕升級,試圖以烏克蘭危機來服務某種地緣政治圖謀。秦剛告誡道,烏克蘭危機到了緊要關頭,要么?;鹬箲?,恢復和平,走上政治解決的軌道,要么火上澆油,擴大危機,拖入失控的深淵。

      “沖突、制裁、施壓解決不了問題,現在需要的是冷靜、理智、對話,和談進程應盡快開啟,各方合理安全關切都應得到尊重,從而找到實現歐洲長治久安之策。”

      中美關系的正確相處之道

      中美關系是當今世界國際關系的重要一環,也是當天上午外長記者會的重頭戲,而秦剛從三個維度對此進行了闡述。首先是兩國關系本身,秦剛表示,美國對華認知和定位出現了嚴重偏差,把中國當成最主要對手和最大地緣政治挑戰,“第一粒紐扣扣錯了,導致美國對華政策完全脫離了理性健康的正軌”。

      秦剛指出,美方聲稱要“競贏(outcompete)”中國但不尋求沖突,但實際上,美方的所謂“競爭”,就是全方位遏制打壓,就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美方所謂要給中美關系“加裝護欄”“不沖突”,實際上就是要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對此,秦剛表示:這辦不到!

      “如果美方不踩剎車,繼續沿著錯誤道路狂飆下去,再多的護欄也擋不住脫軌翻車,必然陷入沖突對抗。誰來承擔其災難性的后果?這樣的競爭,就是以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乃至人類前途命運為賭注的豪賭,中方當然堅決反對。”

      秦剛敦促美國政府認真傾聽兩國人民的聲音,消除“威脅膨脹”的戰略焦慮,摒棄零和博弈的冷戰思維,拒絕“政治正確”的無端綁架,兌現承諾,與中方相向而行,共同探索出既有利于兩國、又造福世界的中美正確相處之道。

      其次是臺灣問題。外界注意到,2月23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妄稱“臺灣不屬于中國內政”;3月3日,拜登政府第九度對臺軍售。某種意義上,美方在臺灣問題上的“切香腸戰術”正在逼近中方的容忍極限。

      而秦剛在記者會上特地拿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援引其中的序言:“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圣領土的一部分。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神圣職責。”

      秦剛警告美方,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和強大能力。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系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系第一條不可跨越的紅線。

      秦剛稱,臺海和平穩定的真實威脅是“臺獨”分裂勢力,定海神針是一個中國原則,真正的護欄是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如果美方真的希望臺海風平浪靜,就應該停止‘以臺制華’,回歸一個中國原則的本源本義,恪守對中國作出的政治承諾,明確反對和制止‘臺獨’,”秦剛特別告誡美方:“臺灣問題處理不好,中美關系地動山搖!”

      最后是對于美方所謂“印太戰略”的回應。秦剛指出,美國的“印太戰略”標榜自由開放,實際上拉幫結伙,搞各種封閉排他的小圈子;號稱維護地區安全,實際上挑起對抗,策劃“亞太版北約”;宣揚促進地區繁榮,實際上要“脫鉤斷鏈”,破壞地區一體化進程。

      秦剛表示,自己注意到地區不少國家領導人表示,東盟不能成為任何外部勢力的代理人,不能陷入大國博弈的漩渦。例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言,“新加坡不希望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美方圍堵中國的戰略意圖為新加坡帶來了壓力,實際上對世界上許多其他國家也是如此,而這注定是不得人心的。

      “亞洲應該成為合作共贏的舞臺,而不是地緣博弈的棋盤。任何冷戰絕不容在亞洲重演,烏克蘭式的危機絕不容在亞洲復制。”

      中國青年與中國外交

      這場對于中國外交帶來理性洞見的記者會,最后在一個感性的問答中結束。被問及中國青年在中國外交中應發揮的作用,秦剛飽含感情地回答道:

      “當今中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我們比以往更容易‘上熱搜’、被圍觀,但我們手中的麥克風還不夠多,音量還不夠響,舞臺上還有不少‘麥霸’,關于中國的噪音、雜音還不少。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當代中國青年義不容辭。”

      秦剛寄語中國青年要開放,要胸懷天下,走出去博采眾長,交流互鑒,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用自己的話語解說中國,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華文化,并歡迎更多青年朋友投身中國外交,在風云際會的時代譜寫壯麗的青春之歌!

      作者丨章海北,深圳衛視直新聞特約主筆

      責任編輯:王健

      上一篇:甲流來襲,謠言再起?關于抗生素,這些委員很“捉急”

      下一篇:證監會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職責也有新變化,意味著什么

      圖片新聞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