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tvnh7"></wbr>

<sub id="tvnh7"></sub><em id="tvnh7"></em>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雄安| 香港| 澳門| 臺灣

      武大教授建言:大興調查研究不要讓助手代替調查、代寫報告

      日期:2023-03-25 17:35 來源:澎湃新聞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系統梳理了12個方面的重點問題、具體問題、老大難問題,要求直奔問題去,實行問題大梳理、難題大排查,著力打通貫徹執行中的堵點淤點難點。

      方案中明確,“領導干部要帶頭開展調查研究,改進調研方法,以上率下、作出示范。”

      澎湃新聞注意到,武漢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呂德文近日撰寫了一篇題為《大興調查研究,給領導干部提十條建議》的文章,根據自己多年從事調查研究工作的經驗體會,結合對基層的了解,向領導干部提出了十條建議,比如:調研主要用實地觀察和訪談,一定要到現場,不應搞成工作檢查,甚至讓基層搞接待、給基層布置任務,也不要讓助手代替調查、代寫報告。

      據武漢大學社會學院官網介紹,呂德文,社會學博士,現任武漢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央網信辦互聯網輿情中心特約研究員、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研究員。長期從事田野調查、城鄉社會觀察和基層治理研究,致力于以專業知識介入公共政策討論,同時擔任央視、《半月談》特約評論員,俠客島(人民日報(海外版)微信公眾號)“島叔”,觀察者網、南風窗專欄作家。

      《大興調查研究,給領導干部提十條建議》一文發表于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微信公眾號“新鄉土”,獲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委組織部微信公眾號“花溪黨建”等平臺轉載,引發輿論關注。

      以下為呂德文《大興調查研究,給領導干部提十條建議》全文: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筆者從事調查研究工作多年,也剛剛從調查現場回來,結合自己對調查研究工作的體會,以及對基層的了解,給領導干部提一點建議。

      1,調研方法簡化

      什么問卷調查、大數據之類的,沒必要專門弄。網絡調查就更不能搞了,那是懶惰。有些數據不用專門調查,統計局和各業務部門都有。

      調查主要用實地觀察和訪談法就行。這兩個方法,技術上沒什么門檻,就看用不用心。要是用心,和基層干部群眾交心交朋友,他們會跟領導說實話。并且,基層多的是聰明人,也可以幫忙分析問題。

      實地觀察很重要,一定要到現場,辦公室座談會是不夠的。當然,有些現場是經過布置的,也別過問,布置了的現場也是現場,也很能說明問題。再挑幾個沒有布置過的現場去看看就行。

      2,別把調查搞成了活動

      調查的核心是態度,不是方法。真的,領導如果真想調查,很簡單的。現在交通都方便,找個熟人也不難。從黨委政府層面,調查要分配任務,選取專題,這個可以。但從某項具體調查的開展來說,不能搞成活動。調查是特別簡單的事情,下去就行了。

      別讓基層搞接待,別給他們布置任務,他們挺煩的。“四不兩直”是挺好的,但搞突然襲擊也沒必要。到了現場,誰在誰匯報,遇到什么就是什么。主要是,要和基層明事理的人聊聊。一般而言,主要領導肯定了解情況,分管領導也懂。三兩個人談一談就好,人多了,搞座談的效果就差。別讓人準備,不需要稿子。聊到哪里算哪里。

      調查的核心不是數據和資料,而是圍繞數據和資料的討論,得了解基層的真實看法。簡單說來,在調查研究中,領導只是調查員和研究員,平等交流,探討問題,把調查搞成問題解析會和學術討論會最好。

      3,親自調查,親自寫調查報告

      最怕的是,領導帶著幾個助手,浩浩蕩蕩的,領導只是出個面,事情都讓助手去弄。這個搞法挺無聊的。助手只是助手,不能代替領導的工作。領導的思想、想法和經驗,都比較豐富,自己弄,確實是對工作有幫助。

      領導要是不懂制作圖表,可以讓助手幫忙,但領導總會寫字吧?還是自己寫吧。一篇報告,幾千字可以,幾萬字也行,關鍵是要把自己的思考寫出來。

      說到底,調查的過程也就是研究過程?,F如今,高校里也流行一個不好的現象,調查都讓學生去干,學生把調查報告寫好了,然后老師自己來加工。這種不好的學風,還是別污染社會了。

      4,調查是研究,不是工作檢查

      基層最怕的是,領導一調查,把真實情況了解了,反過來說基層的不是。這沒必要。哪怕基層真有問題,領導也得有點職業道德,別嚇唬人。

      況且,就筆者長期的調查經驗,基層有問題的情況不多,即便有,也可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調查服務于問題的解決,而不是解決提問題的人。

      我覺得,領導干部還是要有幾個基層朋友,他們會提供不一樣的視角。領導有什么疑惑,對情況不了解的時候,隨時能夠和人電話聯系,探討基層實際,這是最好的。

      5,調查研究不要依賴于專門機構

      有些層級和有關部門,都有專門的調查研究機構。但這些調研室、研究室之類的,基本上都不搞調查研究,而是給領導寫稿子去了。這個部門的職能異化,特別值得總結。

      我個人建議,領導干部的這次調查研究,就先別依賴于這個部門了,他們任務已經夠重了。

      如果要一勞永逸解決調查研究的問題,那就讓這些部門回歸原來的職能定位吧。讓這些機構專司調查研究工作,為決策提供咨詢,為領導充當參謀,而不是成為領導的秘書。

      6,大興調查研究主要是反形式主義

      我們黨是有調查研究的優良傳統的,但歷史上的幾次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都是因為黨內出現了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問題。

      過去一些年,基層到處充斥著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中央幾次發文,似乎也沒徹底解決。乃至于,筆者覺得現在的基層治理存在十大怪現象。

      其實吧,大家都不指望調查研究能解決具體問題,但如果通過大興調查研究,改改過去一些年的不良風氣,讓領導干部更接地氣一些,也算大功告成了。

      7,比照黨內經典文獻寫調查報告

      毛主席的許多調查報告都是黨內的光輝文獻,指引了中國革命和建設。很多第一代領導同志都有好的調查報告,我們至今在學習。

      從筆者的專業視角看,這些報告未必有多復雜,看上去也很“土”,沒有學院派的條條框框,但學術質量卻是頂尖的。說這些調查報告是社會學調查的經典范本,一點都不為過。

      所以,領導干部寫調查報告,主要的教材應該是黨內文獻,而不是別的。立意高遠、文風直白、田野靈感,鼓勵每個領導干部有自己的風格,千萬別又搞出千篇一律的公文體。

      8,調查成果轉化隨緣

      盡管中央的通知里說調查要有問題導向,希望調查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但筆者覺得,調查研究本身就是成果,讓領導干部接地氣,讓黨內的學風文風更為實事求是,這就是最大的成果。

      調查報告主要還是領導干部自己看,和同僚之間多多交流,也就挺好的了。如果能夠以文會友,經得起基層干部群眾的檢驗,讓基層誠心說一聲領導接地氣,那就挺好的了。

      9,調查研究還是要回應基層的呼聲

      基層的呼聲未必對,但很真實。呼應基層,并不是說一定要解決基層關心的問題。而是說,基層的所思所想,領導得掌握。

      有些基層反映的問題,是政策不科學導致的,有些則是基層認識不夠,工作不扎實導致的。有些是歷史遺留問題,有些是新問題新情況,得要區別看待。

      我個人覺得,領導干部還是要跳脫自己的視野,多接觸一下煙火氣。很多社會問題,政府都未必關心,甚至也不是政府職責,但了解了解,有利于決策。

      10,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調查研究的基本原則是實事求是,但沒有人能保證自己的調查就是最客觀真實的。所以,百家齊放,百家爭鳴很重要。

      我們現在的很多決策,都依賴于政府內部的信息報送系統,還有就是其它機構的信息渠道,公開的深度調查報告,都很稀缺了,這不是什么好現象。領導干部大興調查研究,那些有調查研究職責的研究機構、媒體等,更應該要扎實調查。

      我們現在的信息領域,充斥著各種經驗創新的吹捧,也充斥著修辭堆砌,充斥著假大空,連中文領域的人工智能軟件都學會了套話和廢話連篇的官樣文章,這個現象還是早點改變為好。

      責任編輯:王健

      上一篇:事關民生之本!新任國務委員首次赴地方調研,提出重要要求

      下一篇:總理首次調研釋放了什么信號?與會企業這么說

      圖片新聞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