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社會教育峰會圓滿落幕
日期:2025-05-23 13:09 來源:中國新媒體信息網

(圖一、粵港澳大灣區數字化賦能中心樂海猛致辭)
2025年5月19-20日,第5屆粵港澳大灣區社會教育峰會在深圳隆重舉行。本次峰會以“融合創新·共育未來”為主題,吸引了中共深圳市龍華區流星春華秋實聯合支部委員會張長華書記、中共深圳市龍華區民治街道民豐社區總支部委員會王新建書記、民樂社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孫旗開主任、民豐社區居委會常滿彥委員、深圳市家庭教育協會趙志偉會長、歐美加國際交流書院歐文院長、群英教育創始人林爾群先生、中國文化交流大使南寧組委會主席銀藝棋、ILPTC青少兒語言評價專業委員會南寧分會負責人李偉、潮起星爍藝術盛典組委會陳運豪先生、廣東省校企合作促進會余崇文副會長、北京開放大學家庭教育學院特聘心理教授邱繼文、牛津大學-牛津英語大師路易思先生、標桿出版社英語教材編輯賴素如女士、香港妝嫁三金馮丹丹女士、寶安區記憶協會賴泳成會長、一帶一路粵港澳法律協會名譽會長曾仕昭及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及社會教育工作者近500人參與了本次會議,共同探討數字化時代社會教育的創新實踐與高質量發展路徑。
聚焦政策與科技:賦能社會教育新生態
在開幕式上,粵港澳大灣區數字化賦能中心主任樂海猛先生致辭時強調:“數字技術正在深刻重塑教育形態,社會教育必須把握智能化發展機遇,充分發揮深圳的先行示范作用,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多地社會教育的協同互動,共同構建面向未來的終身學習體系。”
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協會會長鄒舒寄發表致辭,強調社會教育對灣區發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四點發展建議:一是堅持全人教育,促進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二是提升國際化水平,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和全球視野的新時代人才;三是加快AI賦能教育創新,推動智慧化、個性化學習;四是構建大灣區全人教育產業聯盟,整合優質資源,打造社會教育地圖。他呼吁各界攜手合作,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全球社會教育創新發展的標桿區域。


?。▓D二、周國平發表《關注國家法規政策助力機構健康發展》講話)
廣東省名校長周國平在發言中重點解讀了《關注國家法規政策助力機構健康發展》的政策內涵,為灣區社會教育機構發展提供了權威指導。他指出:“社會教育機構要建立'政策雷達'系統,既要筑牢合規底線,又要搶抓政策機遇,在規范中創新,在創新中規范。”
深圳市龍崗區人大代表、金翅膀教育培訓中心創始人李澤紅女士通過視頻分享了二十年堅守社會教育和公益事業的動人故事。“教育是點燃希望的火種,公益是傳遞溫暖的橋梁。”李澤紅女士動情地說,“二十年來,正是孩子們求知的眼神和家長們的信任,讓我始終堅持初心。”作為人大代表,她還積極建言獻策,推動社會教育規范發展。


?。▓D三、歐文院長回顧《社會機構33年發展之路》)
巴克蘭海外教育集團歐文先生以《社會機構33年發展之路》為題,深情回顧了集團自1993年創立以來的崢嶸歲月。作為中國最早一批涉足國際教育的社會機構,巴克蘭從廣西桂林起步,逐步發展成為覆蓋全國的教育集團,首推“一校一外教”項目,累計服務學員超10萬人次。
歐文院長通過三個關鍵階段解碼成長基因:90年代以“小而美”的精品語言培訓立足;2000年后抓住國際化機遇,開創“外語+職業技能”特色模式;他特別強調:教育機構的長青之道,在于始終以學習者為中心,在堅守教育本質的同時勇于創新。現場展示的教師成長金字塔培養體系和一帶一路國際教育合作案例,引發與會者熱烈討論。


?。▓D四、劉昕老師分享《社會教育發展新策略》社會實踐之路)
粵港澳大灣區社會教育峰會發起人劉昕老師以《社會教育發展新策略》為題,分享了其深耕行業20年的深刻洞見。作為社會教育發展的見證者和推動者,劉昕老師從“政策導向、技術創新、資源整合”三個維度,為機構未來發展繪制了清晰藍圖。他特別強調要構建“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新型合作機制,并現場展示了其團隊研發的“社會實踐活動成功案例”。
首批28家來自廣西、海南、粵港澳大灣區的機構攜手發起“社會教育公益聯盟”,該聯盟作為連接政府、學校、企業、社區和家庭的重要橋梁,將通過資源整合、項目共建、成果共享等方式,打造教育公益生態圈,切實推動教育公平和社會進步。


?。▓D五、社會教育公益聯盟授牌)
粵港澳大灣區社會教育峰會聯合發起人林爾群表示:聯盟將秉承“融合創新,共育未來”理念,匯聚多方力量,共同書寫社會教育高質量發展。


(圖六、馬建霞老師分享《數智化時代教育創新之路》)
在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社會教育峰會上,冠名單位創橙教育創始人馬建霞女士發表了題為《數智化時代教育創新之路》的主題演講。她強調:“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核心價值不在于替代教師,而在于通過實現個性化學習方案來推動教育公平。”馬建霞從三個維度展開論述:在AI賦能教育方面,展示了自主研發的智能學習系統,分享了實現"千人千面"個性化教學的創新實踐,以及技術在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方面的實際成效;在教師角色轉型方面,提出了"AI+教師"協同教學模式,展示了教師智能助手的應用場景,并分享了教師數字化能力培養方案;在教育公平實踐方面,介紹了偏遠地區教育幫扶項目,展示了通過AI技術實現優質資源共享的案例,峰會期間,創橙教育不僅設置了智能教育展區展示最新研發成果,還與多家教育機構達成戰略合作意向,其發起的“科技賦能教育公平”倡議獲得積極響應。馬建霞表示,創橙教育將持續投入教育科技創新,與各界伙伴攜手探索數智化時代的教育發展新路徑。此次演講既展現了創橙教育的行業領導力,也為大灣區教育創新發展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圖七、楊燕麗女士分享《用科技點亮孩子的遠方》)
艾沐銳達品牌聯合創始人楊燕麗女士以《用科技點亮孩子的遠方》為主題,向與會者展示了創新科技如何拓展教育邊界。她通過生動的案例演示,展現了智能科技在賦能教育發展方面的獨特價值。她強調:“科技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連接教育公平的橋梁。我們希望通過技術創新,讓每個孩子都能看見更遠的遠方。”這一理念引發在場教育工作者的強烈共鳴,展現了科技與教育深度融合的無限可能。


?。▓D八、劉建珠教授做《全球勝任力視域下人才培養范式的重構》報告)
在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社會教育峰會的壓軸環節,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劉建珠教授發表了題為《鏈接世界:全球勝任力視域下外語人才培養范式的重構》的主旨演講。他從外語人才培養的現實困境、規格之變、范式重構、全球視野拓展的四個維度系統闡述,創造性提出"傳承、創新、融合、突破"的人才培養方式,為與會者打開了國際教育的新視野,現場反響熱烈。


(圖九、峰會會場一角)
產教融合沙龍:共話高質量就業
5月20日,粵港澳大灣區社會教育產教融合暨高質量就業校企沙龍在深圳職業技術大學立達書院隆重舉行。本次峰會匯聚了來自高校和企業的優秀代表,共同探討產教融合新路徑,推動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
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商務外語學院副院長劉建珠教授向與會嘉賓展示了深職大在產教融合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他重點介紹了學校“校企協同”的創新育人模式,以及近年來在服務區域經濟發展中取得的突出成效。
在專題研討環節,企業代表與高校專家圍繞"訂單式培養"、"實習基地共建"等合作模式展開深入交流。深職大-深流星大學生實習基地負責人劉昕回顧了自2010年參與產教融合的歷程,他強調:“黨建共建為產教協同提供了堅強保障,我們見證了深職大近15年來在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的高速發展和卓越成果。”


?。▓D十、粵港澳大灣區社會教育產教融合沙龍部分嘉賓合影)
本次峰會通過搭建校企對話平臺,促進了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的有機銜接,為大灣區產教深度融合和高質量就業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與會各方表示,將以此次峰會為契機,立足灣區,邁向世界,進一步深化合作,共同培養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實用型社會人才。(文:李娟 劉昕 圖:孔令熙)
責任編輯:王健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