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tvnh7"></wbr>

<sub id="tvnh7"></sub><em id="tvnh7"></em>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雄安| 香港| 澳門| 臺灣

      中國現代文學館建館4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日期:2025-03-27 19:59 來源:人民網

        
       
        座談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人民網北京3月27日電(記者劉穎穎)3月26日,中國現代文學館建館4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中國作協主席、黨組書記、書記處書記張宏森指出,四十載春華秋實、薪火相傳,中國現代文學館40年的奮進歷程,體現了黨對文學事業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是黨領導文藝事業守正創新、開拓進取的生動實踐,彰顯了新時代文化自信的磅礴力量。四十載眾木成林、星光匯聚,在廣大作家及其親屬和社會各界的共同支持下,中國現代文學館成為觀察認識中國現當代文學的重要窗口和文化寶庫,日益成為中國文學突出而醒目的標志,為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積淀厚重而堅實的基礎。
       
        張宏森向中國現代文學館提出四點希望。一是筑牢保護根基,守護文學根脈。要將科學保護文學遺產作為首要任務,健全文學文獻文物分級分類保護機制,加快構建數字化、標準化、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鏈條,拓展征集視野,打造彰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文學資源寶庫。二是堅持人民立場,完善服務體系。要努力構建多層次、精準化的文學公共服務體系,樹立全國文學館一盤棋格局,推動優質文學資源直達基層,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公共空間,以文學之力賦能精神文明建設,使文學館成為展現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氣象的重要窗口。三是創新活化路徑,煥發時代光彩。要深入挖掘館藏的思想內涵,積極打造沉浸式、互動化精品展陳,深化數字賦能,構建文學文獻文物全要素數據庫,加快建設智慧文學博物館,推動文學資源跨界轉化,在數字長卷上繪制貫通古今的中國文學譜系。四是深化學術研究,賡續中華文脈。要推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學話語體系,努力建設讓人敬重的學術陣地,辦好《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完善優秀學術成果評獎激勵機制,持續推進客座研究員制度建設,著眼打造人類文明互鑒的文學會客廳,向世界展現中國文學所蘊含的人類共同價值,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和影響力。
       
        座談會上,“人民藝術家”、原文化部部長王蒙談到,中國現代文學館對于中國作家、中國文學、中國作協意義非凡,它是我們的一座寶庫、一個標志、一種展示、一臺揚聲器。40年來,中國現代文學館已經取得了諸多成就和貢獻,希望今后文學館的門開得越來越大,不斷增加人氣,吸引更多群眾特別是青年人了解和熱愛文學。
       
        中國作協原副主席、中國現代文學館原館長陳建功說,走過40年歷程的中國現代文學館不斷發展完善,不僅發揮著藏品庫、資料庫的作用,在學術研究方面也有長足的進步,正在切實朝著巴金先生以及廣大作家的初衷和夢想在努力,成為中國現當代文學洪流中最為璀璨的地標。
       
        
       
        展覽現場。主辦方供圖
       
        座談會前舉辦了“此地江河浩蕩——中國現代文學館建館40周年回顧展”開展儀式。展覽以豐富的歷史文獻、珍貴的館藏文物、多樣的互動形式,全方位展現了中國現代文學館建館40年來在守護文學遺產、推動文學發展、創新服務大眾、文物活化等方面的探索和成就。
       
        據了解,1980年,巴金先生發出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倡議,他將籌建文學館視為“人生中的最后一項工作”,不僅傾盡心血奔走呼吁,更捐贈7660件手稿信札,捐出《隨想錄》等著作全部稿費,用筆尖的溫度點燃文學傳承的火種。1985年1月5日,在中國作協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中國現代文學館宣告成立,茅盾故居被劃入文學館進行日常管理。同年3月26日,文學館在萬壽寺西院開館;翌日,茅盾故居向公眾開放。2000年5月23日,中國現代文學館新館在芍藥居開館。2024年5月18日,中國現代文學館被評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目前,中國現代文學館已成為集茅盾故居、圖書館型、檔案館型、展覽館型、研究中心及博物館型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學殿堂。

      責任編輯:王健

      上一篇:“流動的盛宴——中國飲食文化”特展將在港啟幕 逾110件珍貴文物亮相

      下一篇:沒有了

      圖片新聞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